华南农业大学深耕南粤服务“三农”做好“乡村振兴战略”大文章

发布者:系统管理员发布时间:2017-11-28浏览次数:19

http://epaper.southcn.com/nfdaily/html/2017-11/16/content_7682554.htm 
  来源:南方日报A04    党的十九大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13日,华南农业大学成立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提出要深入研究乡村振兴战略的科学内涵,探索实施路径和具体举措,力争3至5年建设成为服务国家及省委、省政府“三农”政策制定和乡村社会经济发展的高端智库。    推广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    直接效益近88亿元    有这样一组数据:餐桌上,仅2016年一年,平均每个广东人食用的26斤猪肉、7.5只鸡,经过了华农主持或参与选育;在港澳地区,与华农合作的温氏冰鲜鸡市场占有率达30%。近3年来,华农推广的农业新品种、新成果、新技术近200项,产生直接经济效益87.96亿元,间接经济效益近1000亿元。    华农创新性地开展“433新型产业服务工程”,即由教授领一个团队、联一个企业、兴一个产业、富一方农民的“四个一工程”;教师“进企业、进政府、进农业园区”,学生“进村头、进田头、进户头”的两个“三进工程”。3年来,全省大部分贫困村都有华农人服务的身影,全省共建立现代农业示范基地79个,近1000名科技人员成为驻扎企业或农村的科技特派员,带去最新农业技术。    在此基础上,华农构建了“示范基地+互联网+基层推广服务体系+农户”的农技推广服务新模式,成为国家重大农技推广服务试点项目。筛选出了水稻新品种新技术9个、蔬菜新品种15个、荔枝新品种8个,并制定了相关生产技术规程5个,更组织各类技术培训69场,共培训7500多人,给广大农户带来实实在在的好处。    华南农业大学校长陈晓阳表示,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大报告中首次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并就“三农”工作提出很多新表述,令他备受鼓舞。    科技体制机制创新见成效    “刘教授是我们的技术智囊,他帮助村里种植火龙果、荔枝等新品种,实现了大丰收!”华农园艺学院教授刘成明能解决种植果树技术难题的名声不仅在省内响亮,远在重庆市开州区,他担任科技特派员,帮助当地成功引进热带水果3年实现全面丰产,令果农们赞不绝口。    华农教授积极走进田间推广农业技术,3年来承担企业委托科技项目1551项,合同经费超过3亿元。这背后,是华农科研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的显著效应。    在科研评价体制机制改革中,华农改进了企业委托科技项目的评价认定办法,把咨询报告、社会服务纳入到业绩考核范畴。在专业技术职称评定中,还单独设置了推广系列,把科技成果转化工作作为重要条件之一。    如何增强科技竞争力?华农瞄准国际研究前沿,组建高水平跨学科创新团队,并与政府、企业共建研究平台,设立专项基金,鼓励原创性知识产权成果,对重大科研成果予以专项资金培育和奖励。    为打通科技成果转化的“最后一公里”,华农还组建了技术成果转移转化中心,并把科技人员在成果入股收益的股份分配比例提高到80%,鼓励科研人员参与国家和省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建设。    华南农业大学党委书记李大胜表示,华农将进一步发挥优势和特色,提升产学研合作的质量和水平,在广东扶贫攻坚、补齐农村建设短板、加强生态建设等方面积极探索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