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南农业大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三年行动计划

发布者:华南农业大学发布时间:2021-06-20浏览次数:424

华南农业大学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

行动计划(2020-2022年)

 

为深入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中共广东省委 广东省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粤港澳大湾区发展规划纲要〉的实施意见》《广东省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进一步明确我校今后三年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的重点任务和责任分工,推动学校多方位融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特制订本计划。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广东重要讲话和重指示批示精神,以及关于科技创新、乡村振兴、绿色发展、“三农”工作等重要论述,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五大发展理念。围绕国家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重大战略,全面提升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社会服务、文化传承创新和外部交流合作能力,为粤港澳大湾区涉农科技创新和现代农业产业体系贡献华农智慧,为粤港澳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宜居宜业宜游优质生活圈建设提供华农方案。

(二)基本原则

坚持农业特色。聚焦强农兴农的担当使命,强化农业与生命科学优势,不断优化学科专业结构,推进产教融合,向农业特色的世界一流大学目标迈进。

坚持立德树人。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统筹育人资源和育人力量,发挥科研育人、实践育人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和高质量人才培养中的重要作用,充分发挥高校的人才培养功能。

坚持开放共赢。围绕全球农业问题、环境问题、粮食安全、人类营养与健康、可持续发展等重大问题开展研究,加强与大湾区高校、科研院所、地方政府、企业等各类各层次主体之间的深度合作与开放共享,推进共建、共享、共赢。

(三)主要目标

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农业产业发展需求,聚焦乡村振兴和农业高质量发展。以加快推进粤港澳大湾区建设、提高区域发展的平衡性和协调性为宗旨,整合创新资源要素,探索构建新时期农业农村发展的科技创新服务新模式、新机制,提升科技创新和成果转化能力,培养造就更多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人才队伍,推动大湾区高质量农业发展先行示范区建设。

二、重点任务

发挥科技创新引领作用,全面服务大湾区涉农产业振兴、人才振兴、文化振兴、生态振兴,实施华南农业大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五大行动计划。

(一)人才培养提质行动

1. 重点内容

实施多样化人才培养模式改革,推进校企协同育人。完善人才培养模式,加强实践教学体系建设,提升人才培养能力,加快多样化人才培养体系建设,培养更多“一懂两爱”的卓越涉农人才。

1)促建新兴涉农专业。加强农学、农业工程、食品科学与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等涉农学科与生命科学、信息科学、社会科学的深度融合,发展建设生物技术、智慧农业、智能装备、农业遗产、休闲农业、共享农业、航天农业、互联网农业以及农业新能源与新材料等新兴涉农学科相关专业。

2)优化人才培养资源。深入实施“卓越农林人才教育培养计划2.0”,围绕大湾区人才需求,建设一批一流涉农专业,打造一批线上线下精品课程,推动科教结合、产教融合协同育人的模式创新,构建校内实践教学基地与校外实习基地联动的实践教学平台,建设一批农科教合作人才培养基地。

3)加强农业技术人员培训。加强对大湾区高级农业技术人员、高级农业职业经理人和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负责人等涉农高级人才的技术技能培训。

2. 任务分工

1)创新本科人才培养模式。主动适应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和乡村振兴需求,调整本科专业设置规划,推进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的改革与创新,加大教师队伍、教学条件等方面的建设力度,培养适应大湾区和乡村振兴发展战略需求,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拔尖创新型和复合应用型人才,布局新农科、新工科和新文科。【责任单位:教务处】

2)加强高层次人才培养。积极探索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适度扩大农业硕士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规模,通过体制机制改革,培养“新农人”等乡村振兴高端人才,为大湾区和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输送高级专门人才。【责任单位:研究生院】

3)全面推进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工程。根据大湾区涉农人才培训需求,编制培训教材、制定培训方案、创新培训模式,建立与政府的协同培训机制,面向新型涉农高级人才和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开展技能培训和成人学历提升教育;完善农业农村人才培训体系,开展农户职业技能培训和农业职业技能鉴定,发展新型职业农民。【责任单位:继续教育学院】

(二)科研创新与能力提升行动

1. 重点内容

瞄准农业农村现代化需求,发挥基础研究优势,提高自主创新水平,引领大湾区农业科技进步,着力提高农业科学创新力和竞争力。加强重大条件平台、协同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1)提升前沿科研水平,促进学科交叉融合。围绕国际农业科技前沿和国家重大发展需求,在农业生物组学、生物育种、新一代系统设计育种、合成生物学等农业重大科技前沿进行布局,抢占农业科技发展制高点。发挥学校学科门类齐全的综合优势,促进信息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新材料技术与农业科学的交叉融合,发展以信息化为主导的智能农业,探索学科交叉融合的新农科模式。

2)加强重大条件平台建设,建设多学科交叉的新型研发机构。围绕大湾区现代农业高质量发展需求,以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为抓手,整合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的相关资源,打造现代农业、智慧农业的核心引擎。聚焦提升重点企业创新能力和地方产业科技创新水平,突破产业核心关键技术问题,构建产学研深度融合的科技创新服务体系,打造更多的产学研合作样板,引导更多人才、科技成果、金融资本等创新要素在大湾区聚集,为推动成果转移转化、促进农业经济发展做出贡献。

3)发挥学校智库功能,建好校企政社协同创新中心。围绕粤港澳大湾区建设和乡村振兴战略中的前瞻性、战略性重大课题,建设专业化高端智库,聚集高层次农业科技创新人才,组织开展国家和粤港澳大湾区农业领域的发展战略研究。探索农业高校与地方政府及农业龙头企业、农业经营主体合作的长效机制,打造以产业为导向、多元化参与、面向全产业链的科技服务团队。

2. 任务分工

1)农业领域关键基础研究。组建落实农业生物遗传与基因编辑、农艺性状与生境互作、重要病虫害和疫病致病机理、动植物优良种质资源挖掘、作物高光效机理、农业资源演进与利用、气候与生态农业、农产品质量安全等方面的重大理论研究团队;积极参与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重大专项和种业自主创新重大工程,争取在主要农产品供给、农业绿色发展、农业生物制造、智慧农业、现代林业、现代海洋农业、宜居村镇等领域的国家重点研发计划中承担重点任务。【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

2)学科交叉融合管理机制建设。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新材料等与农业领域交叉融合的前沿技术为导向,探索跨学院、跨学科的学科交叉融合机制【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发挥创新引智计划基地作用,吸引汇聚国际学术大师,扩展农业研究国际视野,积极探索跨学院、跨学科科研团队人力资源开发管理新机制【责任单位:人事处】。

3)布局大湾区科研平台,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积极推进岭南现代农业科学与技术广东省实验室建设,筹建省部共建亚热带动物流行病控制国家重点实验室,抓好海洋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实验室的培育建设工作【责任单位:重点实验室建设办公室】;筹建大湾区生命健康研究院,推动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学科牵头建设学院在大湾区开展产学研合作,建设一批地方(产业)研究院等新型研发机构,以此为依托吸纳高层次人才、建设研究生培养基地、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践基地【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人事处、研究生院、社会服务办公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实质性推进已建新型研发机构的运行及管理,加强农业发展研究院建设,推进在生物育种、海洋资源利用、品种选育、品种推广、休闲农业等方面的协同创新【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

4)大湾区高端智库建设。在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现代乡村产业体系、生产体系、经营体系、新型城镇化、特色城镇、魅力城镇、农业生态建设、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农耕文明与乡村文化、乡村基层结构与社会治理、乡村基本公共服务、社会福祉与村庄民生、农村组织等方面开展理论与政策研究,为粤港澳大湾区战略实施提供理论支撑与决策咨询。【责任单位:人文社会科学处】

5)谋划大湾区乡村振兴亮点工程。统筹我校现有综合示范基地、特色产业基地、分布式服务站等平台,选择典型市、县(区)、乡镇或村庄,通过资源集聚,整合资源,形成我校服务大湾区建设的合力。采取校地、校企共建等方式,通过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特色农产品优势区等各类园区,与地方政府、涉农企业等合作建设一批集科研试验、技术示范与推广、人才培养等功能于一体的乡村振兴服务基地,在此基础上建立校地、校企合作研发、合作转化、合作推广、合作育人的长效机制。【责任单位:社会服务办公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三)技术创新攻关行动

1. 重点内容

突破技术瓶颈,注重技术创新,强化联合攻关、推广转化与集成应用,解决制约和影响农业发展的重大技术问题。

1)突破核心关键技术。加快现代生物技术、信息技术、工程技术与农业科技的深度融合,重点突破重要动植物高效育种、农业标准化、农业大数据与信息化、智能农机装备与制造、食品制造等关键技术与成套装备。

2)创新技术支撑体系。面向国家粮食安全、食品安全与生态安全等重大战略需求,在大宗重要农产品安全生产供给、农业资源高效利用、农产品质量安全控制、食品健康与营养、农业装备现代化和信息化改造、农产品创新性利用等领域加强创新研究,形成技术支撑体系。

2. 任务分工

1)为现代农业产业发展提供关键技术支撑。围绕影响国计民生的大宗作物、现代畜牧业、渔业、园艺、林业及草业现代化提质增效的重大需求,通过关键技术集成创新,形成系统化科技支撑体系。重点突破农机农艺信息融合、生产全程机械化、运营智慧化、农产品加工精细化、农业设施建设、高标准农田建设、农产品仓储保鲜冷链物流设施建设等关键技术,着力提升产业高效化、精细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能力,引领优势特色农业现代化。【责任单位:科学技术处】

2)对接粤港澳大湾区建设规划。全面参与大湾区都市现代农业、现代高科技农业、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乡村旅游、现代农业公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功能区的规划建设。积极参与国家编制实施粤港澳大湾区生态环境保护专项规划。【责任单位:社会服务办公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3)投身湾区美丽乡村建设。以乡村生态宜居和农业生态安全保障为目标,大力推广农村污水处理、畜禽废弃物资源化利用、农药化肥减量化及生态循环农业等新技术、新工艺及新模式,促进农业绿色生产和优美生态环境有机融合;积极参与实施乡村旅游提质行动,研究提炼绿色生态村镇文化旅游发展模式,指导和支撑大湾区打造文化和旅游特色村、旅游风情小镇及省级精品乡村旅游线路1-2个(条)。【责任单位:社会服务办公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四)成果推广转化与社会服务行动

1. 重点内容

围绕涉农产业发展需求,研发新品种,集成新技术,探索新模式,形成一批先进适用的农业科技成果,联合农业技术推广机构、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等开展成果推广转化示范。

1)加快技术转移转化。建立一批技术转移中心、成果孵化平台等专业化的技术转移机构和面向企业的技术服务网络,通过研发合作、技术转让、技术许可、作价投资等多种形式,实现科技成果市场价值。在乡村产业、文化、生态、安全等领域孵化一批乡村振兴引领型企业,推动形成若干产业集群和乡村振兴示范村。

2)服务农业农村创新创业。围绕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升级版与乡村产业兴旺的重大需求,开展农业农村领域的创新创业项目、建设创新创业基地,支持我校师生开展农业农村领域创新创业活动,推进高校科技成果有效转化和产业应用。

3)探索农业科技创新服务新模式新机制。探索建立有利于科技创新、成果转化和科技服务,涵盖人才、项目、成果、平台等各方面的新机制,创建与一流大学相匹配的全新农业科技服务模式。完善技术推广体系,服务行业产业发展。

2. 任务分工

1)完善推广服务体系。紧密结合大湾区发展目标和乡村振兴战略要求,在大湾区实施乡村振兴方面打造2-3个经典案例。建立健全专家教授驻村、驻企等对口联系服务制度,探索“科研试验基地-区域示范基地-基层技术示范与推广站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的“两地一站一体”链条式农技推广模式,完善“互联网+大学农技术推广信息服务平台”。【责任单位:社会服务办公室(新农村发展研究院)】

2)统筹增强推广力量。鼓励科研人员在生产一线开展科学研究和技术推广服务,汇集各教研单位大湾区推广服务力量,提升服务能力。各学院汇总本单位服务大湾区发展的做法,总结技术优势和经验特色,提出未来服务大湾区的计划。【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

3)鼓励大学生创新创业。加强与大湾区各类创新创业平台的联系,组织学生积极参加中国、国际“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等赛事,围绕农业产业发展、农业技术服务、农产品销售、农业教育培训等方面开展创新创业实践,打造“牛哥驿站”,促进产学研用融合发展,拓展大湾区就业创业工作空间。【责任单位:创新创业学院】

(五)资源开放拓展行动

1. 重点内容

立足广东需求,瞄准世界一流,彰显农业特色。推动大湾区高等教育合作,加强与港澳地区高校和科研机构合作,探索大湾区涉农人才联合培养新模式。

1)增进港澳地区高校合作。积极推动与港澳高校相互承认特定课程学分,探索推进合作办学。

2)拓展大湾区办学空间。开拓大湾区涉农人才合作培养的渠道,提升办学资源筹措能力,提高大湾区涉农人才供给能力。

2. 任务分工

1)探索与港澳地区高校的合作模式。推进与澳门科技大学等港澳地区大学的合作,探索承认特定课程学分、更灵活的交换生制度,加强科研成果分享转化等方面的合作交流,研究扩大招收港澳生源的可行措施,培养具有家国情怀和全球视野的高素质人才。【责任单位:港澳台事务办公室、教务处、科学技术处、研究生院】

2)筹办粤港澳大湾区高峰论坛。围绕大湾区城乡融合发展、生态文明建设和优质生活圈建设等主题,联合国(境)内外相关高校和科研机构,举办国际学术论坛,及时交流大湾区发展理论研究的进展和实践经验。【责任单位:港澳台事务办公室、人文社会科学处】

3)探索大湾区合作办学模式。针对大湾区高等教育发展需要,积极探索与地方政府合作开办分校区,服务区域社会经济发展。【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后勤处】

三、支持保障

(一)加强组织协调

由华南农业大学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作领导小组及办公室统筹推进学校服务粤港澳大湾区发展工作。【责任单位:党政办公室、发展规划处】

(二)健全制度保障

发挥财政制度导向作用,统筹有关专项资金,对纳入大湾区战略部署的重大发展平台、重点项目、体制机制创新任务予以重点支持【责任单位:发展规划处、财务处】;对在大湾区建设关键领域、重点岗位表现突出的教师进行奖励,对实绩明显的教师认定工作业绩,并作为职务晋升和岗位考核的重要业绩;把行动计划贯彻落实情况列为学院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绩效考核事项【责任单位:组织部、人事处】。